1.麻疹是病毒,中醫一定有角色
A.初起三天
先: 發燒、鼻水、結膜炎
此時沒有好的鑑別究竟是不是麻疹的好方法,
類似腺病毒的表現
就已經可以先治療。
B.三天後
中: 口腔黏膜破損,「柯氏斑點」
此時最容易鑑別,應搭配發病時間
追朔前面發燒、鼻水、結膜炎的發作時間
此時表現類似腸病毒,一樣可以應對治療。
B.一週後
後: 全身發疹
此時為典型症狀
處理模式可以藥物疹、病毒疹
由於「柯氏斑點」會因為皮膚發疹之後開始減少
我們可以清晨歸納出
黏膜的「內熱」
會因為皮膚疹的「表熱」透發而緩解
這就是古書上講的「順」
所以此時的治療要順病勢去透發、宣透
治療並不困難。
3.傳染力: 特別長!
發燒前二天
發疹後四天
建議規劃12-18天的自主管理
4.潛伏期:特別長!
約12天
因此周遭的人可能在得知身旁有人感染之後
自己也要警戒2週
在這期間
若有疑似感冒的輕微症狀,早期中醫投藥
持續密切觀察
早期調節身體抗病毒
是豪醫經驗上最有效率的應對方式。
5.疫苗觀念:
自費MMR疫苗
2週左右產生保護力
有需要應提早準備
6.中醫文獻:
麻科活人全書
醫宗金鑒。痘科心法
以上兩部著作為主。
豪醫點評:
古代因為沒有MMR疫苗
古書描述的麻疹治療、病情
內人都是嬰兒、幼兒居多
所以才會說
1976年前出生的世代
小時候幾乎都得過麻疹(9成)
所以古代的經驗
預後與發病規則不一定適用我們現在的狀況
但是好在的是,目前的環境下
可預期我們治療的麻疹難度一定比較「低」
至於治療模式如何對照
已經如同我上面所言
只要平時你是有實戰經驗的醫師
一定可以掌握豪醫說的訣竅。
剩下的問題
只剩要掌握住疑似重症的表現
「營、血證」的變化。
這樣就是全套的total care
就可以減少產生遺憾的可能。
這也是我一路上行醫的自我要求
泰陽中醫。專注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