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醫師是有角色的
之前麥建方醫師也會去看類似這樣的案件。
細心專業的醫師
嬰幼兒的話
我們不知道我們可以可以把我們的專業伸入到什麼程度?
訪視的部分,整併到居家醫療就可以了
重質不重量,
中醫部分還可以調理身體。
再來,整個社福、社工也好,長照也好
國家投入的資源是否全面有效率?
豪醫要強調
「讓醫療專業人員介入,才是正確的做法」
錢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
人力不足的部分,才是最痛的。
目前這樣的結果
專業人力不足,是硬傷,
資源被肥貓壟斷,不是新聞。
培養一個醫療護理專業人員
真的太久、太困難
局勢所逼,政治所為
台灣目前的現況是社工系統來主導這些
醫療可介入的空間,太小。
可是我們必需承認
醫療來協助,一定會更好。
台灣的醫療人員
才是最好用、最專業、最值得信任的一群。
只是社會如何正確的應用、給予資源
台灣不是沒有錢、沒有資源
而是投入在自己、下一代的身上太少。
不要無聊仇醫,認真面對問題
讓我們用專業解決問題。。。
其他很多政治立場
不是我們一個基層醫師所能了解的。
我只是認為,以社區為單位
規定一定比例上的納入醫療人員的訪視
信任度、安全度都將大幅提升。
確實育嬰托嬰這塊
連我們長庚以前的學姊都上過社會新聞
所以豪醫也不是完全對所有的醫師有信心
應該是說,
如何篩選真正有愛心的負責人?
落實關懷弱勢?
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請原諒我的胡言亂語,
只希望憾事別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