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1日
回答印度神童對台灣防疫之指教
印度神童再次精準預言
但是此次點名台灣,提出了:傳統醫療
網路很多歧視中醫的酸民大概就一笑置之
一笑而逃避。
印度神童看起來是有天象學的基礎
至於他懂不懂傳統醫療,豪醫相信他應該有點了解
以他類似僧人的外顯來看。
但這次既然點名了台灣傳統醫療
這個問題就讓豪醫稍微系統性來回答說明。
其實要談到傳統醫療的防疫
這個題目太大,三天三夜談不完
但是豪醫把整個脈絡的重點提出
尤其是跟我們現今中醫息息相關的部分
我們要特別重視。
首先,
傷寒論影響當今中醫師之巨大,無庸置疑。
而傷寒論著作的起源,即是東漢的瘟疫。
作者在序中寫到: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
建安紀年以來,尤未十稔,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三分之二的十分之七,這個死亡率還是相當高的
這裡提到的傷寒,我們從書中的描述知道
應該是流感類的病毒。
然而綜觀傷寒雜病論的價值
其實最重點還是個體治療的部分
透過觀察記錄了解感染性疾病進入到身體之後的變化
這些中醫經驗,即使不能有如疫苗般直接降低重症的機率
卻能有效的在疾病的早期防範疾病加重。
這樣的觀念在傷寒論的原文叫做: 使經不傳則愈。
再來我們跳到中國的第二個盛世: 唐朝
唐朝的太醫署主要編制約160人
負責皇城宿衛軍士的治療,
地方上在各府設置醫學博士、醫學生
從武則天開始設置「悲田養病坊」,給貧苦、乞丐治療
在各種行軍、作役的地方,也會配置醫療人員
看起來是比較有了整體醫療體制的樣子。
唐代最重要的中醫著作
即是人稱「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
觀其著作,非常之龐大
用藥思路,較缺乏邏輯性
也不像傷寒論有著連貫性的觀察
重點是,孫思邈後續也補錄了傷寒論
並提到在他早年時傷寒論是缺失、失傳的。
千金方整個給豪醫的感覺
比較像是當時的醫學百科
可是內容龐雜而無系統
但是裡面有些方法已經是公衛式的作法
最有名的就是「屠蘇酒納井中消毒」。
另外還有空氣消毒用的「太乙流金方」、「虎頭殺鬼方」…等等。
空氣跟水,自古以來都是瘟疫的傳播途徑
這個部分在千金方已經高度重視。
然而現今科技大大的幫助我們阻斷了這些途徑
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尚未有疫苗之時
大家忙到最後,戴上口罩效果最好的根本原因吧。
但是提到唐朝醫療
有一個重要的醫療腳色跟我們現代一樣,不容忽視:
僧人。
唐朝的僧人,可能才是真正撐起平民醫療的核心
所謂「藥藏」、藥藏菩薩…
就是儲存醫療資源的寺廟體系
這個觀念從印度阿育王的時代流傳過來
對比現今疫情嚴重時醫療物資的緊缺
是不是很相似?
在古代的民間是更加疾苦
所以說了「藥藏」在當時提供了民間醫療充足的資源
面對疫情,跟個體醫療有所不同
有了資源,才能跟疫情打仗。
所以我們也是相當感謝慈濟的。
當然這種非官方的醫療佈施很快地被政治權力給限制
只是古代來說,這些資源仍在民間流傳的比較開
畢竟民間較為貧苦,與現代不同。
然而,面對民間疾苦的疫情,政府的制度終究會做出改變
宋元時代最重要突破就是「官方的販藥所」
「惠民藥局」的出現。
當時由中央的太醫局,廣納天下能人之有效驗方、秘方
交由太醫局試驗、製成成藥在惠民藥局販售
當然,惠民藥局是全國各點廣設的。
這樣的一個突破性的制度
才讓民間真正開始受到較好的醫療水平照顧
當然,內行的中醫師都知道
只有用「成藥」來治病,還是不行的
對照我們今日的中藥EUA,
我想重點還是藥物使用的說明是否清楚
第二,就是要回歸醫師主導用藥。
醫藥結合,是人力、智慧、經驗與物資的結合
而且是要全國性的、全面性的結合制度
這個部分到了明朝,才有了比較好的示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平民皇帝
深知民間疾苦
因此明朝的醫療體制相當完整且深入民間
太醫院負責皇家醫療
良醫所負責地方諸侯
惠民藥局則承襲下來繼續協助民間醫療。
萬歷15年瘟疫大作,由太醫院協同惠民藥局
「醫藥合併」足足治療超過10萬人
明朝醫療與明朝的軍事狀況息息相關
有些史料描述,明朝每3~4年軍中就生瘟疫,嚴重影響軍力
據說這些疫情多發生在7月多雨之際
我們合理的推估,這樣的疫情不會是流感
也跟我們現在觀察到的空氣傳播病毒略微不同
我們可以合理的推估是 : 鼠疫。
多雨之時,穀物生長茂密,齧齒類動物繁殖快速
這樣的經驗,澳洲常常有體驗,大家看些國際資訊即可知道
軍中衛生較差,加上明朝實施屯田制
不少士兵必須務農,增加了跟齧齒類動物接觸的機會
跳蚤再藉由宿主回到密集的軍隊中傳播
綜觀這些關聯性,這樣的疫情就很容易傳開來
對此如何防範? 李時珍提出方法
跟我們的推論不謀而合。
本草綱目,服器部記載:
「天行瘟疫,取初病患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時珍)。」
治療鼠蚤傳播的疾病,自然衣物的清潔衛生最為重要。
從此可再次窺探時珍科學家之面貌。
同時「一家不染」四個字,提示了什麼重點?
跟我們現在最大傳染群聚型態:
「家庭群聚感染」。是不是又是一個歷史借鏡?
雖然明朝的疫情主要在軍中
但是明朝另一項重要的措施:
「軍民一體施濟」。
正是告訴我們抗疫過程中,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有了資源,才能成功抗疫
正所謂防疫視同作戰,歷史也告訴我們了。
然後談到疫苗,其實中醫從「人痘」開始了疫苗的經驗
對中醫來說也沒啥特別,就是一種廣義的「以毒攻毒」治療
所以我們可以說,中醫、傳統醫學,其實從來沒有排斥過疫苗
但是傳統醫學過去這樣的經驗,沒有能夠透過科學的淬鍊
最後形成安全的、廣面性的防疫手段。
總結上述中醫相關千年以來的防疫經驗
豪醫想說的是
印度神童的見解部分是對的
但是,防疫政策是全體性的
疫苗政策就目前人類的經驗看來
也很難產生什麼「自食惡果」的問題。
目前的疫情當然不適合打了疫苗後就開始不戴口罩、群聚
要說真的有可能自食惡果,
除非是疫苗本身通過檢驗的方式有瑕疵
否則按照目前的方式,
人類近代數代文明之下是沒有觀察到什麼大問題的。
但是,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就不一樣了
豪醫現在就可以告訴大家
流感化後的新冠肺炎病毒,在生物的演進上就是致死率會下降
或是說跟疫苗、跟人類社會達成一種平衡
要不要一直補打疫苗? 之後豪醫自己是不會這樣做
回歸戴好口罩、勤洗手、生病自我隔離
未來生活也許會有改變,但是其實才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不用迷信「感冒、流感、新冠特效藥」,然後吞藥硬頭皮上班過勞
再來搞出意外猝死⋯⋯
好好的利用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來治療、自療
這部分中醫藥真的是提供非常好的協助
也許才是疫情給人類最大的啟示
也是印度神童想表達的事情吧。
泰陽中醫。專注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