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餘後頭暈患者湧現
失眠的患者許多
連日雨
好在已來用藥
否則恐早已都要加重
3、4、5月
除了腸病毒之外
從不是病毒的日子
反而是好好調理身體
杜絕濕熱傷身的重要時刻
四神食療是此時的好夥伴
然而,在今日18小時斷食之後
迎接我們的是太太的拿手菜「燒酒雞」
溫通陽氣,也是應對濕氣的好方法?
我不是很肯定 只知道大快朵頤
飽了。也醉了。發完此文。該睡了
只有冒用我們的「假粉專」在放壯陽藥廣告。
對於病患,我們視為「人」;而非「羊」
「羊」,網路隨便說說就跟著走,一大群,迷迷糊糊。
然後這裡只是個我記錄行醫歷史的小地方
不是什麼「廣告帳號」。
想說至少浩瀚醫海
我們留些「真材實料」的事蹟在網路上
無愧天地。
也讓真心想做醫療的後輩不要灰心
中醫真的是醫療,不是邪教、巫醫。
沒有什麼好康的可以給你們惡搞
辛苦了。詐騙集團。
(劇透,謹慎)
大家都知道中醫傳承的過程中
古代的日本醫療在中醫傳入之前
也是崇尚「詛咒」「惡靈」致病的理論。
回歸到右大臣的病情
醫師說到:
「請呼喚他,讓他的靈魂不要離開」
嗯…豪醫不予置評。
有時會醒來,一直昏睡,情況不樂觀
究竟是何病?
依豪醫第一時間看來
應是「詐病」。
右大臣病倒,醫師擺爛要大家呼喚
還請來安倍晴明祈禱
當時的日本漢醫水準有這麼差嗎?
還是當時中醫尚未傳入日本?
話說安倍這樣的大陰陽師
在其他作品堪比孔明睿智
但在本齣大河劇中根本是狡猾鼠輩嘛!
總之這些政治內鬥
從古到今,都是「演戲」
就像紫式部面對殺母仇人,也得演。
哪怕是豪醫在醫學的道路上
也是看盡江湖郎中扮演神佛代言人、神教教主….
搭配各種瘋狂信徒的詭異行為
中醫確實是很吃「表演」的一種醫療
其實就是少數的人為了一些利益,
拒絕現代化。科學化。
他們愚昧的認為
他們這樣洗腦病人的利益是最大化
正所謂井底之蛙。
看到劇中安倍晴明這樣贓頭鼠目
再想想中醫界中的各種戲劇雜耍
怒笑皆罷了!不足掛齒!專注醫療!
民生醫院出了大錯。傳送工與少年豪醫的故事⋯
醫師請傳送工運送患者,卻沒有辨識患者⋯
其實。傳送工大哥大姐⋯這還真是個專業的工作。
在林口長庚醫學中心當實習醫師的時候
那是個值班夜晚⋯
大家都知道,長庚的制度
Intern是守第一線
那天又是在著名的高壓力護理站:神經外科病房。
那是一個護理師時常飆罵Intern的地方⋯
豪醫當時的任務
就只是陪同運送患者去做緊急斷層掃描
那位患者是嚴重的頸椎、腦部問題,帶著頸圈。
運送的人員就是「一位實習醫師+一位傳送工」。
不過坦白說
以學制、法制的角度
實習醫師是學生,還不是醫師就是了。
好,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運送這樣不穩定的患者
除了全程協助給氧氣之外
經過電梯的每個門檻
都必須要「穩定頸部」的情況下通過。
因此推床的速度,過門檻時稍微抬高緩衝,同時頸部的保護⋯
在豪醫細心做好每一個步驟之後
傳送工大姊跟小intern豪說了一句:
「洪醫師,你以後一定會有前途」。
豪醫當時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大家知道,我們身處在一個當醫師不如當網紅的年代
即使現在的學弟妹
也沒有一位有自信光靠著做好醫療就足以在社會立足
總是關注著行銷
說真的
豪醫有時候覺得,大家都辛苦了。
說實話,
豪醫不知道我們現在是否有達到傳送工大姊的給我們的鼓勵與期許
但是,就是這樣在醫學中心一點一滴的訓練背景
在基層醫療一步一腳印的實戰累積
我們初心不變。
患者跟我們之間,很多基本上就是「熟識」
名字我們都記得
常常是去針灸路過患者身邊就直接順便叫出名字請他進診間等候了
我們感恩這樣的緣份在我們小小的診所內
當然,也就做好了「病人辨識」的這個環節。
我們診所沒有什麼排場
沒有什麼噱頭
我們有的。就是專業的醫療。認真的態度。
豪醫只能說,當年傳送工大姊給我們的鼓勵很重要
我們努力的注意細節、注意環節
第一線工作的前輩看到了、鼓勵了我們
這一個小小的力量在我們心中發芽
也是一股力量讓我們成長茁壯到今天。
懷著感恩的心。豪醫只想說聲:謝謝!
這一個多月來觀察到的問題
其實走路下班常常在路上遇到患者是很開心的
在我們歡樂的打招呼之後
下一秒最尷尬的是UBIKE已空….
然後
3/27 中午。熱啊~
第一次遇到嘉政二街停車場沒車
紀錄一下。豪醫
據我所知,醫師是有角色的
之前麥建方醫師也會去看類似這樣的案件。
細心專業的醫師
嬰幼兒的話
我們不知道我們可以可以把我們的專業伸入到什麼程度?
訪視的部分,整併到居家醫療就可以了
重質不重量,
中醫部分還可以調理身體。
再來,整個社福、社工也好,長照也好
國家投入的資源是否全面有效率?
豪醫要強調
「讓醫療專業人員介入,才是正確的做法」
錢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
人力不足的部分,才是最痛的。
目前這樣的結果
專業人力不足,是硬傷,
資源被肥貓壟斷,不是新聞。
培養一個醫療護理專業人員
真的太久、太困難
局勢所逼,政治所為
台灣目前的現況是社工系統來主導這些
醫療可介入的空間,太小。
可是我們必需承認
醫療來協助,一定會更好。
台灣的醫療人員
才是最好用、最專業、最值得信任的一群。
只是社會如何正確的應用、給予資源
台灣不是沒有錢、沒有資源
而是投入在自己、下一代的身上太少。
不要無聊仇醫,認真面對問題
讓我們用專業解決問題。。。
其他很多政治立場
不是我們一個基層醫師所能了解的。
我只是認為,以社區為單位
規定一定比例上的納入醫療人員的訪視
信任度、安全度都將大幅提升。
確實育嬰托嬰這塊
連我們長庚以前的學姊都上過社會新聞
所以豪醫也不是完全對所有的醫師有信心
應該是說,
如何篩選真正有愛心的負責人?
落實關懷弱勢?
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請原諒我的胡言亂語,
只希望憾事別再發生。